当前位置: 木地板 >> 木地板市场 >> 长安智能化新思路CD701突破设计局限,
毫无疑问,在历史的推动下,汽车产业正面临着变革,如果说新能源加速渗透是产业变革的“上半场”,那么智能化的突破则将成为变革的“下半场”,至于如何在汽车产业变革的下半场战斗中胜出,考验的或许不仅仅是汽车企业纯粹的技术,还要包括思维的更新。
8月29日召开的长安汽车第二届科技生态大会中,长安汽车发布了“诸葛智能”品牌为长安汽车智能化转变赋能,同时展示了‘北斗天枢’计划的成果。但更令人惊喜的是,在这场科技生态大会的分会中,让人看到了长安汽车思维的更新。
当日的设计体验分会长安汽车对被称之为“新汽车”的CD原型车展开详解,其中令人感受最深的是,这款车更大的意义或许就在于其重新定义了新时代汽车产品的设计,实现了汽车设计思维的固有突破。而在智能科技体验分会则让人看到了长安汽车在智能化中的融合能力,并以此取得的累累硕果。
在智能化的路上,长安汽车的思维也正在转变。
冲破传统汽车的设计CD原型车体现超前思维
在汽车行业中,概念车往往具有先驱精神,其代表了汽车厂商对未来的设想。而CD原型车也是一样。
在智能化的过程中,长安汽车不再满足与制造单纯的出行工具,不再满足于现有汽车产品的空间形式,在一场面向现有汽车产品局限的发问中,展开了对未来车型的设想。前排、后排、后备箱的空间结构,中控台、方向盘、档杆等内部设置,在CD原型车都被颠覆了。CD原型车创造性地打破前排、后排、后备箱的划分方式,根据用户需求将车内空间分为前舱、后舱、扩展舱,营造出“一室”、“一厅”、“一露台”的空间格局。
所谓“一室”解决了一切用户日常用车需求,将汽车变为高度具有产品拥有者个人印记的全能私人空间。基于长安汽车“软件定义汽车”的具体实践方案——SDA软件驱动架构带来的无限可能,驾驶、打盹、临时办公、快闪约会……都可实现,前舱区域化身为与用户行为习惯深度融合的智慧移动空间。
“一厅”则为用户打造浪漫的沉浸式氛围,深度洞察用户情绪,带来独特的数字物理体验。独特的智能座舱设计让座椅能达成零重力放松,从两个长凳布局转换为电影院模式,包覆在温和的浅色调轻盈空间中,感受着由自然的木材、皮革等天然材料打造出的禅意氛围,用自然空间,突破传统车内空间定义。
“一露台”则是一块空白画布。它是内外交融的休闲场景扩展器,通过与车顶、车后等外部空间的联通,配合生态化的功能模组后装和迭代服务,提供极其多样的户外休闲场景组合与变化,用户可以将它变为床车、桌游区、夜店,一切随你所想,空间为你而改变。
取得了空间上的革命性颠覆后,CD原型车在颜色、材料和工艺上,也与以往的汽车设计大不相同。前舱采用极富魅力的浅色系,天然木质地板搭配柔软皮料,座椅表面如高级沙发般的3D曲面,真正拥有舒适家居空间带来的平静和幸福感。后仓区域被赋予更多探险基因,通过颜色的自然过渡,结合场景和功能,将前舱与后舱的整体空间进行融合。作为由智能化技术带来的智慧新生物,CD原型车语言全面由仿生设计向纯数字设计升级,弱化了生物性特征表达,让它从第一眼起便带来崭新的讯息。同时,全车始终贯穿椭圆形超级符号,这是超级计算终端的接口代表,更是SDA平台硬件可插拔的设计体现,象征着智慧互联。
但这或许仍然不是CD原型车的最终形态,在这场对设计的突破中,长安汽车在智能化技术的支撑下,或许还将带来更多的惊喜。而在设计上做出突破的同时,长安汽车在智能化技术的积累中也突破了传统汽车企业“闭门造车”的思路,转向了全产业链的协同,并且实现了多项技术之间的联动,以一种“融合”性的思路进行发展,这是一种模式上的创新,也是一种新的思路。
融合思维、模式创新长安汽车智能化成果丰硕
在长安汽车第二届科技生态大会高峰会上,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发布了长安汽车全新智能品牌——“诸葛智能”。其亮点便是体现在智能交互和智能驾驶方面,但如何塑造这两大亮点,却是颇有门道的。
为了提升智能化整体能力,长安汽车智能化研究院着力建设了“双轮驱动”的能力平台。其中“技术创新轮”打造软件平台、硬件平台、数据平台、基础能力平台;“用户需求轮”建设定义设计、体验测评2大基础能力,研究用户,分析用户,洞察用户,与用户共创。
与此同时,长安汽车也在发挥产业链协同能力,在智能交互方面,年长安与腾讯牵手成立梧桐车联,4年以来,梧桐已成长为行业顶级的智能网联操作系统企业,并成为长安汽车智能交互业务最重要的落地平台;在智能驾驶方面,长安汽车通过资本、能力、业务等方式,与合作伙伴建立强强生态关系,在与传统供应商合作的基础上,强化与科技企业、互联网企业、顶级高校以及科研机构、创新独角兽等的合作,并取得了显著的业务进展及多项领先成果。
在打造诸葛智能的过程中,长安汽车也与众多生态合作伙伴协作,从智慧识别到智慧分析,再到智慧策略与智慧执行的4个核心维度中,基于不断积累丰富的算法平台,打造了12个智能引擎,构建出可持续进化的“交互策略脑”。为了支撑强大的“交互策略脑”,长安汽车还构建了行业领先的数据平台和算力平台。
当前,长安车云平台的接入车辆能力可达万辆。云端大数据存储处理能力超过55PB,GPU算力共45PFLOPS,日均处理数据可以达到亿条。而在交互策略脑”的加持下,长安汽车智能化着重打造了“自然语音系统”、“融合推荐系统”和“超感控车系统”三大产品体系,通过语音、算法、交互等方面的共同协作,让产品的智能交互能力进一步提升。
而在智能驾驶层面,长安汽车仍然侧重于多项技术的融合,其推出了高兼容性和高效计算的智能驾驶智算平台,具备硬件可插拔、算力可扩展、芯片序列化,支持软件模块化和服务化的特点。基于智算平台的支撑,长安汽车构建了服务化、原子化软件平台架构。此外,长安汽车首次提出数据与知识双轮驱动的混合算法模型。数据驱动让核心算法具备自进化、可成长的能力,知识驱动保障智能驾驶的安全、高效、可靠。
此外,长安汽车也侧重在用户体验方面进行广泛性的布局,构建“诸葛智驾”在行车、泊车、安全三大场景下的“核心技能”,推出“无忧领航、轻松巡航、放心泊车、安心护航”四大服务。
智能化的转型中,无数车企耗费巨大精力奔赴其中,但思维的创新总是难得的,长安汽车在智能化过程中显然已经转变过了思维,在CD原型车突破设计局限,诸葛智能在融合技术、产业中展现的新理念中,长安汽车的智能化转型已渐渐步入节奏。